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十一假期已经快过去了,然而你还是一点都不想上班。
拖着疲惫的身体,你踩着点赶到公司。坐在工位上,你像前两天一样,第一件事还是打开手机相册,开始翻看自己旅游时拍的照片。
照片里是厦门开阔的海面与夕阳交辉,内蒙大片胡杨林倒影在湖中的震撼,新疆一望无际的草场上,牛羊在悠闲自在地晒太阳。
天地间自由来去的你活力满满、笑容灿烂,对着美景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。
然而回归现实,面对积压如山的工作和开不完的会,你的内心在咆哮:
人,真的不可以一直旅游吗?
人在工位,心还在草原海边山顶上
今年十一假期首日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就已经超过3.3亿人次。
在城市中穿梭打拼的时间久了,困在小小的格子间里,每天面对的是电脑办公桌。好不容易有七天长假,大家纷纷选择“上山下海”,到各个景区中领略自然风光。
作为热门旅游地,九寨沟景区官方频繁发布门票预订超出最大承载量的通知。10月1日下午四点时,5日的门票就已全部售罄,每日预计接待游客达到41000人。
图为安徽黟县宏村景区,旅游高峰期参观游览的游客人数激增
即使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飞机让人腰酸背痛,在人潮里挤来挤去已经濒临崩溃边缘。但看到草原上落日和远处的山峰连成一色、山顶大片大片的云彩望不到边际、湖面上的波纹像碎金子一样闪烁晃动时,也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。
加拿大心理学协会列举了接触自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。提出虽然体验自然元素的方式有很多种,如欣赏自然照片、视频或艺术品等,但只有实打实地和湖泊、海洋和森林接触,才能获得最大的益处。
秋天,气候舒适、温度适宜,正是额济纳胡杨林的黄金旅游季。
分布在黑水和白水汇聚的额济纳河畔,这里有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胡杨林原生植被,也是中国典型荒漠地区天然分布的面积最大的一片胡杨林。从一道桥到八道桥,游客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。
如二道桥倒影林,胡杨树和水面相互映衬,是拍摄日出和倒影的最佳地点。四道桥的千年胡杨,树干粗壮巨大,苍劲有力。而八道桥沙海王国,游客又可以在沙漠中滑沙骑骆驼,或是开车奔驰,体验沙漠越野。
额济纳胡杨林壮美的日落
日本的研究者就汇总了不同文献中,森林、城市绿地等自然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与城市小组相比,在森林环境中观赏或行走15分钟小组的唾液皮质醇水平(被广泛称为“压力荷尔蒙”)降低了13.4%,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1.7%和1.6%。
香格里拉普达措森林公园,正是欣赏森林景观的好去处。它以碧塔海、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,不仅有保存完好的湖泊湿地,以及高达84%的森林覆盖,还有藏族建筑、宗教文化等人文景观。
属都湖风景区内,有为游客贴心设置的步行游览木栈道。被工作折磨到疲惫不堪的人们,能够在这里看野鸭嬉戏;一抬头,就是云杉、冷杉等遮天蔽日的原始林木。
美国的研究者探讨了过去十年的文献中,关于接触大自然与健康的关系,其中一项研究用状态-焦虑等多种情绪量表分析了498名健康志愿者在森林中散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。数据显示,在森林中停留或行走能够有效减少敌对、抑郁和焦虑等情绪。
所以,回到工位却还是忘不掉那些清净和闲适,也是很正常的。
旅游好快乐,但快乐太短暂
事实上,旅游带来的幸福感,从还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。
荷兰蒂尔堡大学的研究者以“享乐情感水平”(hedonic level of affect)为衡量标准,通过对比度假者和非度假者的幸福感变化,探讨度假对1530位参与者幸福感的影响。数据表明,度假前,参与者的预期显著提高了幸福感,均值为2.25,明显高于非度假者的2.07。
这其实和被称为“快乐激素”的多巴胺分泌有关。
当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时,大脑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。更重要的是,仅仅是期待未来的奖励,就比奖励本身更令人满足。
运动可以有效刺激多巴胺的分泌
英国和美国的研究者发现,当人们提前获得一个明确的奖励信息,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就会增加,传递出增强的预测误差信号。这个信号不仅作用于奖励本身,还会提升人们对即将获得的奖励的期待。研究者将这种效应称为“预期效用的增强”。
而旅游,就属于“明确的奖励信息”。
这并不难理解。即使当下还在工作,但只要想想再坚持几天,就能获得自由出去吃喝玩乐,本来痛苦的工作时光也会变得没那么难熬。
旅行过程中,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鲜事物也会让人感到新奇。日本的研究者发现,大脑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与解读会显著影响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。当进入一个有期待的环境时,多巴胺神经元会表现出持续的兴奋反应。
发表在《自然神经科学》上的一篇论文中,研究者通过地理位置追踪、体验采样和神经成像,分析了132名参与者日常物理位置的变化与其情绪波动的关系。结果表明,在现实世界中体验多样性,如访问更多不同的地点,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人,与积极情感的增加密切相关。
研究表明,如新奇的旅途体验等能够提供奖励预期的环境,可能通过激发处理情绪反应和环境信息的杏仁核,进而通过与黑质的连接,增加多巴胺的分泌。
然而,体验世界多样性的路上很幸福,但这幸福却很短暂。
在一项为期七周的研究中,来自荷兰的96名员工报告了他们在滑雪假期前两周、假期期间以及假期结束后三个不同时间点的健康和幸福感水平。和预计情况相同,员工假期期间的健康状况、情绪、能量水平等指标都表现出了上升的趋势。但在恢复工作后的第一周,健康与幸福感就恢复到了假期前的水平。
更令人悲伤的是,很可能你出去度假一圈回来的幸福感,和没出门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。
不能旅游不开心,要上班更想死了
这其中的罪魁祸首,或许还是旅游归来后不得不面对的高强度工作。
2018年,美国心理学会(APA)调查了休假对1512名工作者的幸福感和工作表现的影响,有42%的人直言害怕重返工作岗位。
高丽大学的研究者发现,在急性压力下,短期的紧张情境会刺激大脑中负责愉悦感的神经系统,增加多巴胺的释放,帮助个体应对环境变化。然而,长期的慢性压力却会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的下降,从而削弱人们对愉悦事物的敏感性。
人们处于放松的旅游状态时,大脑会倾向于使用无需太多努力的思维模式运作。而突然切换到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模式,可能会无法适应任务要求,并造成注意力涣散。
所以,看起来正襟危坐键盘敲得啪啪响,其实大概率是在和朋友吐槽上班又累又烦。有些人还会出现易怒、怀旧等情绪,这些情况持续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两周。
2020年,哈里斯民意调查公司对1119名美国就业成年人的工作情况展开调查,其中840人为需要频繁使用计算机的知识型员工。结果显示,这类人群在休假后重返工作岗位时会普遍感到焦虑。
具体而言,37%的人表示,仅仅恢复日常生活就已经让他们倍感压力;27%的人因为繁忙的工作而不知所措,26%的人则因处理大量积压的电子邮件和信息而疲惫不堪。
前一天还在草原上骑马、海边玩沙子,后一天却已经在工作群里回复“收到”。这种巨大的反差带来的失落感,可能从返程的路上就开始酝酿了。
更痛苦的是,即使工作繁琐紧急,大部分人也提不起精神来做。
美国国立综合医学科学研究所曾指出,昼夜节律是人在24小时周期内经历的身体、心理和行为变化,影响着人们的睡眠习惯、食欲消化等重要功能。而熬夜等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昼夜节律,可能会导致嗜睡、协调性差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。
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报告,上班族群体在非工作日的入睡时间为23:55,学生群体则达到了00:48。旅游时,随心所欲地睡觉起床也很常见。回到工作岗位后,身体需要重新适应紧张的工作节奏,这种过渡期也会加强疲劳感。
假期期间,很多人会选择报复性熬夜玩手机
身体疲倦、精神萎靡,上班只会让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。看来,只靠反复翻看手机相册里的照片是治标不治本的,想要彻底摆脱这些问题,只能是等待下一次旅游了。